石油三两事
● 财务管理中心 - 卞家敏
石油常被称为“工业的血液”。其实,石油不仅仅是“工业的血液”,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,大到工业、农业、交通、国防,小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,都与石油密不可分。
据统计,全球70亿人均一生“穿”掉0.8吨石油,“吃”掉0.6吨石油,“住”掉3.8吨石油,“行”掉3.8吨石油,合计9吨。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们中国这样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,这个数据更是成倍、成几十倍增加。
1859年8月27日,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第一次发现石油后,美国开始进行工业化的石油开发和炼制,最早仅仅是将石油炼制煤油点灯之用,将无用的汽油直接排入河流。1883年,德国的戴姆勒成功制造了人类第一台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,为汽油找到用途;1897年,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受面粉厂粉尘爆炸启发,他首创的压爆式内燃机为柴油找到新途径。这些发明大大推升了对石油的需求和石油炼制的要求。到20世纪70年代,石油化工产品就在全世界广泛使用。
石油,不仅可以转化为汽油、煤油、柴油、润滑油等燃料,重要的是可以制造塑料、化纤、化肥、农药、化工原料。
就拿穿衣来说,我们从衣服的标签上就能看到它的材质,涤纶、腈纶、锦纶,包括现在大名鼎鼎的莱卡、莫代尔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合成纤维。可以说,全球每10件衣服,就有7件是由石化工业原料生产的。五彩缤纷的各色染料和清洗衣服用的洗衣粉、洗涤液、衣领净、柔软剂等都是石化工业品配制而成。由于石化工业以低成本,高效率大量合成纤维,源源不断供应市场,才有今天各种多彩多姿,价廉物美的衣着。我们喝一瓶矿泉水,瓶子就需要0.25瓶当量的石油,少喝一瓶就节约0.25瓶的石油。 民以食为天,大家不会认为石油与食有关。今天老百姓的餐桌上能有足够的、丰富多样的食品,化肥、农药和塑料大棚等石油制品功不可没。美国石化工业能源小组一份报告指出,美国在农业“机械时代”每一个农民可生产7人的食物,而目前的“化学时代”,由于肥料、农药等石化品的使用,每一个农民可生产10人的食物。 如果你站起来环视一下你的住所,从门窗、顶棚、管道、灯具、装饰品,到灶具、冰箱、洗衣机、电视机、电脑,到处都有塑料的影子,而塑料(合成树脂)就是石油化工的产物。就算是木制家具,也要用到从石油合成的黏合剂以及涂料,更不用说通过石油化工制造出来的新型建筑材料。
至于“行”,到哪里都离不开石油。开汽车用汽油,公共汽车、火车用柴油,坐飞机用煤油,海轮要用燃料油,动力机械传动部分还得使用润滑油,可以说石油是各种交通动脉中流动的血液。连高速公路上用的沥青也产自石油。
石油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基础,然而,石油资源却是有限的。身为石油人的我们应该更清楚知道石油资源是不能再生,但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油,来延长石油使用的期限。石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节约可以从日常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少喝一瓶瓶装水,多穿几次旧衣,慢换一部手机,少开一天私车,就从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。
#摘自美福石油内刊